【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数字商务学院开展“‘彝’心向党---探寻云南仙人洞村的蝶变‘密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许楠楠发布时间:2023-08-13浏览次数:1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加强青年学子对美丽乡村的认知,践行民族团结精神,8月5日-10日,由数字商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佳伟、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邱程、指导老师徐克选、陶莉以及多名汉族、白族、壮族学生组成的实践团前往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开展“‘彝’心向党---探寻云南仙人洞村的蝶变‘密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是2023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立项项目。


参观革命老区,追寻彝族“红色密码”

8月5日,实践团队参观文山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弥勒湾会址”、丘北县舍得彝族乡“一支人民的军队”红色教育基地、丘北县烈士陵园等红色纪念馆,开展了“团旗下的演讲”、“重温入团誓词”等活动,了解每一件所陈列的历史遗留物件背后的革命故事,切身感受在那段不平凡的红色岁月中彝族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和不易,传承了红色基因


沉浸式体验,感受最美“生态密码”

8月6日,实践团来到了“云南省第一座民族文化生态示范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仙人洞村。村口竖立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标语,整个村庄山连山、水绕水,山水风光美妙绝伦,湖光山色浑然一体;一条弯曲古朴的青石板路横贯村子,户户建起了一幢幢彝家风情楼房,蓝天白云下的荷花竞相绽放,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的香气。成员们漫步荷塘,静坐湖畔,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般的世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沉浸式体验了仙人洞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秀美景色。

走访调研,解析口袋村“致富密码”

8月7日-8日,在仙人洞村,实践团对当地村干部、村民、商户进行深入访谈,探寻基层党组织带领“口袋村”蜕变为丘北县“首富村”的举措和动人故事。村委会副主任严本兵与团队成员进行了座谈,详细介绍了仙人洞村的发展情况:“近年来,仙人洞村坚持党建引领,从居民改造入手实施旅游转型升级,目前全村196户人家,其中188户建起了‘农家乐’,188户从事旅游产品加工,年人均纯收入从10年前的300元,变成50000余元,全村旅游经济收入达40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近170万元,是文山州丘北县的‘首富村’和‘全国文明村’”。实践团还走进村民家中,向彝族同胞宣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交流了民族文化,当地赶马车的王师傅激动地说:“没有共产党,没有党支部的带领,我们村就不会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老百姓也不会过上今天这样的好生活。”


参加“花脸节”,探寻特色“文化密码”

仙人洞村是彝族支系撒尼人的聚居地,这个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民风民俗。“花脸节”是丘北县彝族的传统节日,远古的彝族先民,用锅烟把脸部抹黑,来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8月9日,团队成员们换上彝族特色服饰,走进人山人海的仙人洞村商业街上品尝了当地“炸荷花”、“竹筒饭”等民族美食,观看了《祭花脸》《祈福歌》《等你在普者黑》《弦子舞》等民俗文艺表演,在互动环节,同学们欢快地参与了“抹花脸、跳弦子舞,唱山歌”等民族特色活动。夜幕降临后,实践团在当地彝族同胞地带领下,还参加了“花脸节”系列活动之一的“篝火节”,感受到了当地撒尼人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热情。


大手牵小手,共绘民族“融合密码”

为进一步深化“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8月10日,在当地村委的协助下,实践团走进仙人洞小学,带领村内的彝族孩童学唱《歌唱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等民族团结歌曲,向孩子们介绍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民俗文化,共同画出孩子们眼中的地球村,成员们还为孩子们送上了《英勇不屈的刘胡兰》、《长征路上的小姑娘》等红色故事书,引导孩子们热爱祖国和中华文化,同时,把坚定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未成年人的心中播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云南省仙人洞村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并蒂花开”的蝶变之路。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们进一步了解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感受到了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推进民族区域蓬勃发展的中国式繁荣图景。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大家纷纷表示要挺膺担当促团结、凝聚力量向未来,勇做民族团结进步“代言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